学科、专业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杨鑫华
所获学位及单位
工学博士  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焊接系
      *
0411-84105956   13998512558
      *
     
(1)    焊接力学及结构可靠性分析(包括:焊接变形与残余应力的预测与控制,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与寿命分析,焊接结构延寿技术等)
(2)    智能化技术与应用(包括:焊接生产信息化与智能化、焊接工艺智能推理与设计、焊接过程监控与动态建模等)
学习及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 1988.09--1992.07 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本科生
(2) 1995.09--1998.06 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硕士研究生
(3) 1999.03--2005.03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 1992.07--1998.06 大连铁道学院     组织部科员/部员
(2) 1998.06--2002.05 大连铁道学院     讲师
(3) 2002.05--2007.08 大连交通大学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4) 2007.09--   大连交通大学     教授/硕士生导师
(5) 2011.10--   大连交通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进修及访学经历
(1) 2005.03--2005.07 香港大学                          访问学者
(2) 2006.08--2008.08 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3) 2009.11--2010.11 美国新奥尔良大学                  访问学者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在研)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课题100余项,主要有: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疲劳损伤熵的点焊结构疲劳性能表征与累积损伤评估,2019.01~2022.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网格不敏感结构应力的焊接结构疲劳设计基础研究,2012.01~2015.12,主持;
(3)    辽宁特聘教授项目:轨道交通焊接与可靠性,2015.01~2018.12,主持;
(4)    铁道部计划(重点项目):动车组枕梁结构性能与工艺分析研究,2011.06~2012.12,主持;
(5)    辽宁省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研究方向:焊接结构, 2013.01~2015.12,主持;
(6)    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基于网格不敏感结构应力法的钻井平台焊接结构疲劳寿命研究,2012.01~2013.12,主持;
(7)    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轨道车辆大型构件多道焊焊接变形预测与控制,2010.01~2011.12,主持;
(8)    教育部重点计划项目:基于网格不敏感结构应力法的车辆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与结构优化,2010.01~2011.12,主持;
(9)    辽宁省创新团队基金:基于协同仿真技术的焊接结构转向架疲劳寿命预测与工艺优化研究,2007.01~2008.12,主持;
(10) 大连市优秀青年基金:基于数值仿真的轨道车辆大型构件多道焊焊接变形预测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10.01~2011.12,主持;
(11) 大连市优秀青年基金:基于粗糙集理论和实例推理的冲模3D智能CAD关键技术研究,2005.01~2006.12,主持;
(12) 博士后研究课题(合作企业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选题):转向架构架焊接变形仿真与焊序优化,2006.05~2008.08,主持;
(13) 铁道部基金项目:智能冲裁模的CAD/CAM系统开发,1999.06~2001.12,主持;
(14) 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复杂装备运维服务专业化构件与系统开发-子任务,2012.01~2013.12,主要成员;
(15)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轨道交通装备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培训中心,2012.01~2013.12,主要成员;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瓣膜的三维超弹性力学行为的数值仿真,2006.03-2007.12,主要成员;
(17) 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复杂产品协同仿真和协同优化的单领域仿真,主要成员;
(18) 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协同设计与并行工程的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技术研究,2002.09~2004.08,参加;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速列车牵引电机轴承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方法研究,2015.01~2018.12,参加;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问题特征分析的量子混合协同进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2018.01~2021.12,参加;
(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面向枢纽机场停机位动态分配优化模型及智能调度算法研究,2015.01~2017.12,参加;
(22) 辽宁特聘教授项目:高速列车牵引电机故障智能诊断与性能退化评估研究, 2018.01~2020.12,参加。
专利情况
(1)    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焊接疲劳分析方法.中国, 2016.04, 发明专利: ZL201310019178.6.
(2)    一种异种材料点焊接头疲劳快速预测方法. 中国, 2016.04, 发明专利: ZL201711434180.4
(3)    基于小波变换、多策略PSOSVM集成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中国, 2015.04, 发明专利: 201510182205.
(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交流电机故障诊断模型构造方法. 中国, 2013.09, 发明专利: 201310167662.
(5)    基于改进ACO算法的枢纽机场停机位的优化分配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201710427323.2.
(6)    一种滚动轴承故障损伤程度识别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201711394894.7.
近年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近年